汽车资讯

关于汽车散文(散文:洋车子)

2024-06-07 15:03:45 来源: 爱一说车 点击:3

#2021生机大会#

在我们小的时候,好多东西都是带着“洋”:洋火,洋油,洋布和洋钉,还有洋铁片子,家里最大的一个带“洋”的物件就是洋车子。

我们家里的第一辆洋车子是“白山”牌子的,那时候还小不懂的是什么地方出产的,拾忆往事的兴趣,促使着我上网搜索了一通,才得知是东北沈阳的产品。在村子里也是为数不多的几家有自行车的人家。

到了我们念完了小学,村里人们大都已不再用“洋”了,也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嘴上还习惯性的带着“洋”述说着什么,直到他们老去的那一天,也没有去掉了“洋”。

在那个年代里,自行车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全中国的交通工具的主流。有些品牌的自行车在人们心里的位置,尤如当今汽车中的“BBA”,上海产的“凤凰”“永久”,天津市的“飞鸽”和“红旗”都是家里拥有值得在外面炫耀的本钱。记得“燕山”牌子的自行车是河北的唯一。

村里的小伙子,大姑娘去相亲都会想方设法的借用一辆名牌车子来添补自己的脸面,手指总是不停的“当啷当啷”的按动着车把上的铃铛。

县里和公社的干部下乡也都是骑着自己的自行车进的村,后衣架上捆绑着简单的行李卷,身上斜挎着军绿帆布包,脚丫子登着一双解放胶鞋,车把上挂着现在已不多见的尼龙网兜,都是一些洗漱用品。

在现在的影视剧中还看到了全世界仅有的奇特的外交行动,当年中国政府骑着自行车递送国书文告的情节,惊讶了驻京的外国使节。

自行车曾让世界给予了中国“自行车王国”的美誉,曾给几亿国人承载了满满的幸福与欢乐,也承载着年轻人恋爱的甜蜜和娓娓动听的窃窃私语。

年关临近,进城赶个花集儿,购年货的人们急匆匆的拥挤在进城大道上,一串串自行车铃声,首尾呼应,清脆悦耳。自行车后衣架上鼓鼓囊囊的包裹里都是新春过年的吉祥和喜庆。也夹杂着毛头小子驼着媳妇儿,半路上扎了胎瘪了气的尴尬。

大年初二这一天,家里的自行车都是让回娘家的媳妇儿给霸占了,家家都是这样。在回娘家的路上锃光瓦亮的新自行车上坐着的小媳妇儿肯定是才娶进家门的新媳妇。不用问,保证错不了。傻乎乎的小伙子头上都冒汗了,依旧吃力的骑行上坡,还舍不得让老婆下车走两步。那些老女婿们似乎是没了青春的激情,只有是平平的路面上和下坡时,才肯驼着全家骑行,让老婆孩儿享受一番,稍有一点点的小坡道,就会把坐在车子横梁上的大小子二儿子撵下车子,老婆抱着老三也得下车步行,有时也会因为懒得骑行,两口子一边吵着架一边慢慢的步行着,女人的嘴里不停的漫骂着老公的懒惰,等到了娘家的村口,两口子都会很自觉的执行了停战政策,变成了满面春风。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自行车真的是家里宝贝中的宝贝儿。记得家里的那辆自行车几乎是天天吊在里间屋里的房梁上,那时候到不了十四五岁根本就不让摸一下自行车。公社中学离家有四五里的路程,三年的初中都是起早贪黑的步行着念完的,后来的二年高中也是不让骑车子上学,校院里很少看见学生的自行车,都是步行的读书郎,“宁可磨透鞋底一双,不能骑车子一晌”家人都是习惯节省的过着日子。有点文化的家长还震震有词:不能从小就养成享受生活的毛病。

家门口的“当啷当啷”的车铃声会刺激到孩子们的兴奋点上,归来的大人们总会带回一些“好吃的”,特别是色泽五彩的“锭子胡芦糖”能让孩子们甜到永远。

有一回家门口没了清脆的车铃声,只传进院落里车链子碰撞瓦盒“哒哒”的声响。原来是城里的孩子发嘎把车铃铛盖子给偷去了,感觉光秃秃的难看,象掉了半个魂似的,我们也曾使过坏发过嘎,偷偷的往老师的自行车胎上摁上几个蒺藜,或偷放了他的车气,报复老师课堂上的训斥。

还学会了用废弃的自行车链子组装火柴手枪,玩的很过瘾,把车子的内胎割制成弹弓上的拉条……

耳朵里已是很多年没有听到自行车铃那清脆的铃声了,更没有听到过连成一串串的“当啷当啷”清脆悦耳的声响了。满大街上飘荡的都是焦噪的按着汽车的喇叭声音……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