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06:04:52 来源: 爱一说车 点击:15
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反而混得风生水起,是因为它对市场的把握还算是比较精准的。
专注于成功的市场,坚持自己的优势车型,铃木的销量自然也就上去了,它并没有为了“不适合”的市场去妥协。
首先,铃木退出中国,并不代表铃木的车子质量不行。
铃木在ReliabilityIndex的可靠性排行榜上排第3的,仅次于大发和本田,可靠性指数是50,行业平均水平是118,好了不少的。
可靠性指数是越低就越好的,所以说,质量也过得去吧。
车子质量虽然不错,但是在中国市场的更新换代实在是太慢了。
比如说:1995年国产第2代奥拓,生产了13年,一直到2009年才引进第7代。你看,中间隔了那么多代了,对不对?
拿同样是日系的雅阁对比,1999年开始国产第6代,现在已经是第10代了,而且中间的换代是没有缺过的,每一代都来的。
铃木退出中国,主要还是因为它的所谓的“优势项目”发挥不出来。
大家其实知道的,中国人就是喜欢车子要大的,喜欢大车,铃木的优势却是经济实惠的小车,奥拓、雨燕,以及一系列的比较有名的k-car。
百度和爱卡汽车联合发布了一个《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白皮书》。
上面讲:汽车消费空间需求是在急剧增加的,我们买车的朋友都喜欢“大空间”,尤其是紧凑型和中型车,对大空间的需求占比达到73%。
在铃木决定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铃木公司董事长的原话也是提到了:由于中国市场转向大型汽车,我们决定将所有股权转让给长安汽车。
虽然在中国卖得不是很好,但是从全球销量来看,铃木的成绩还是不错的。
这个是因为:铃木的车子,恰恰就适合那些经济刚起步的国家,这些国家的市场规模也其实是不小的。
印度就是最好的例子了,铃木2018财政年的年报:全球销量3224000台,其中有51.3%的销量是来自于印度的。
另外,东南亚、巴基斯坦,也是铃木的主要市场。
这种情况,其实和铃木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比如说:1995年的国产奥拓上市,在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面,风靡大街小巷。到2008年第2代奥拓停产为止,在中国国内累计销量是超过了50万台的。
陈彦亮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上面发表了篇论文,《面向中低端市场的整合营销策略》。
上面讲:中低端市场面向的人群基数大,购买力并不是很高,大家是更喜欢物美价廉的产品,相对高级的产品几乎是没有市场。
说人话就是:铃木的车子不但便宜,质量还好得很,刚好就特别适合中低端市场。
最后,能有这么好的销量,同样也是归功于铃木对市场精确的判断和选择了。
在某个国家卖得不好,就及时抽身离开了,就把精力放在自己比较成功的市场上,对它自己来说,有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而且铃木退出某个国家的事情,中国不是首例。
早在2013年,铃木就宣布退出美国市场。原因和在中国的国内情况是大同小异的,就是:不太适合当地的市场情况。
你看,中国和美国都是喜欢大的,低配不要紧,但车子要大,都是这么个偏好。
汪旭晖在《财经问题研究》期刊上面发表了论文,分享给你,《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可行性与战略研究——由天客隆与联华的海外扩张谈起》。
企业在经营海外市场的时候,应该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根据消费者的信息跟踪反馈,来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铃木官方的全球新闻,我们参考了一下。
由于2015年,印度商用车市场总共卖了70万台,因此,2016年铃木就宣布把自己的轻型商用车也在印度市场推出了,就卖得好嘛,就来了。
2017年,铃木还在印度开设了工业培训学院,并且带去先进的教育设施和人力资源,在印度不断地建厂、投入研发资金等,都是铃木对市场的选择、调整的手段。
总而言之,铃木退出中国,并不是因为车子不好,而是无法满足中国人的需求了。
退出中国之后,反而混得风生水起,也不是说当初中国拖了铃木的后腿,这是不存在的。
它把精力放在了更多产销对路的市场上,进一步扩大了它自己的优势而已。
企业的经营策略,确实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了。
有些国产车,在国内和铃木情况也是一样的,销量是不行的,不被人看好的,但是出口赚了近千亿,你知不知道是什么品牌?知不知道是为什么?
很多朋友买过一次国产车之后,他说:“我合资车看不上了,国产车是挺好的。”
那么现在的国产车到底是什么个程度?好,好在什么地方?魅力来源又是在哪里?
想知道这些很简单,关注「备胎说车」,回复关键词「国产车」就可以了。
每天给你一段汽车实用小干货,文字、音频、视频,选自己喜欢的版本就可以了,「备胎说车」等你来玩哦。
参考文献
[1] ReliabilityIndex
[2] 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白皮书.百度,爱卡汽车
[3] ANNUAL REPORT 2018.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4] 陈彦亮.面向中低端市场的整合营销策略[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
[5] 汪旭晖.中国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可行性与战略研究——由天客隆与联华的海外扩张谈起[J].财经问题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