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

丰镇到北京汽车(魂牵梦萦麻迷图)

2024-03-19 13:43:04 来源: 爱一说车 点击:12

对于一个地方的情愫,源于发生在那里的故事,或者是那里的人物留下的特殊印象。往往是情感世界走过的别样经历,在人生旅途留下特别深刻的记忆。

麻迷图——一个名不见经传,在丰镇市有限的史料中稍稍提及的地方。但在我的人生经历中,却是记忆深刻,永远难忘!

东西狭长,南北稍宽,背靠山坡,面对宽敞的河槽,略呈簸箕状,是俯瞰时给你的总体印象。东西贯通的集凉公路,从箕沿边通过。簸箕中间是公社所在地,左侧是中学,右侧是信用社、供销社,东西弧状延伸的是小学、小卖部。村民住宅星罗棋布。向外延伸的还有水泥厂、机械厂、炮厂……远眺一幅壮美的山村画卷。这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这片富有灵气的土地上,人们繁衍生息,辛苦劳作。

魂牵梦萦麻迷图

了解你是从长者、先辈的口中。那时候,听老人们讲,麻迷图是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二区所在地,贺龙、华明、鲁平等革命先辈曾经在这里活动。那时候年纪小,对革命先驱和神灵都分辨不清楚,只是在心灵深处感到你有一种高贵的神秘感。稍大以后,公社书记、武装部长常骑马下乡,有时来家中吃饭,听他们讲革命老区的旧事,才知道麻述图是革命老区,领导们穿着黄绿色的军装,在等吃饭的间隙,武装部长会从牛皮枪套里掏出手枪,卸了子弹让孩子们把玩。从那时起,在稚嫩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想看一看麻迷图公社的愿望,就像当今的人去到北京,一定要看一看天安门广场一样。

天遂人愿,八十年代初,伴随着土地承包到户,我第一次去了麻迷图。当时父亲在公社水泥厂当采购员,农村生产队需要配备基层班子,高支书执意向公社申请,要我父亲回村当生产队长。因为当年父亲就在高支书手下当过保管员,彼此熟悉。在离开水泥厂的前五天,父亲推着自行车,带我到了麻迷图。

幼年时我关节炎非常严重,行走不便,又出生在一个封闭的小山村,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出门,对我来说不啻是天大的喜事儿。当时我一瘸一拐,拽着父亲走出家门,走累了就趴在自行车后座上,时走时驮,当翻过甲拉村的北梁,眼前出现一道壮美的风景一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乡村,炊烟袅袅升起,烟囱冒出的烟各不相同,烧煤的是黑烟、烧树枝的是青烟烧山药蔓的是紫烟、烧湿树根的是黄烟……数条烟柱上升到一定高度,再弥漫开,就像一张大网,在山村上空形成一片流动的雾。雾下面,则是围着乡中心分布的水泥厂打云炮场机械厂。沿着山坡依次是院落牛棚、羊圈、鸡舍;游走的骡马、羔羊,正走向井台,准备饮水;山湾回荡着犬吠、鸡鸣;羊倌清脆的鞭声在山谷响起……

日高风起,烟云散去,你美丽的容颜至今在我心中刻成永恒的记忆。随着离乡中心愈来愈近,窗户反射着太阳的光亮,像美妙的幻境,映射在我幼小的心灵。

后来我和公社的小朋友来到打云炮厂的库房,每人抱着一个火箭筒当面杖玩也带着小朋友到水泥厂捡废弃的小铁球,然后到后山用弹弓打鸟、弹球。后来,坐上机械厂的拖拉机,穿过坑洼的砂石路,颠簸着到了前旗。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什么是城市,忙碌赶路的人群,疾驰而过的汽车,鳞次栉比的商店。新结识的小朋友带我到商店第一次买了一副军棋,如获至宝般高兴!

依依告别带着无限眷恋和不舍!回到村里,立即喊来村里所有的小朋友,向他们炫耀自己到麻迷图的感受!讲自己吃肉丸子的味道,很自信地问他们什么叫手电?自豪地教他们军棋的游戏规则!考问小朋友军、师、旅、团、营连排、班、工兵哪个最大?正当小朋友不约而同摇头的时候,身后来了一位挑水的大人,边喘气边急切地回答,司令最大,司令最大!就像咱们麻迷图的书记,那是最大的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渴望着去那个最大的地方!数次在梦中,浮现初次到麻迷图的情景:十大工厂生产加工的火热场面,供销社琳琅满目的生活用品,生产队磨坊现炒现磨现取得油味醉香,日落时分穿行于草垛间蠕动的羊群悦耳的牛铃,小脚奶从山上下来,夹着搂回的枯草树叶,小心翼翼一摇晃回家备坟的身影。

几年后,考入初中。伴随着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步入麻迷图中学校门,进入了麻迷图腹地。从此,寒窗苦读。要说苦读,少有自觉的成分初中那个年龄段,对学习的认知度自觉性比较少,被迫苦读是主要的。这要感恩于麻迷图学校当时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在这支教师队伍的管理下,学校有一种浓厚的求学上进的风气!

入学的第一天起,上课的老师未等上一节课的老师出门,已经早早守候在门口。除了课间操外,两节课的休息时间就是老师在讲台前等学生,人员到齐就开讲。往往是上课的钟声响起时老师早已经开始津津有味地开始授课了。这是我以后从来没有再见过的场面,这就是麻迷图的教学风气,至今难以忘怀!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次学生大会上,校长在台上坦诚地讲。对当时似懂非懂的学生来说,鼓励的成分大于理解的成分是学生在学习上充满信心。不耻下问,辅导资料上一道题超出 了初中所学的教学范畴,涉及到立体几何的内容。一名学生问及 老师时,老师也不懂。随后老师拿着题找到后排坐的索姓同学解答。因为这位同学每年参加中考,屡年以差几分落榜已经连续六年落榜,人送称号“六连冠”。当校长向“六连冠”请教时,“六连冠”满脸疑惑,又怕伤及校长的面子。校长坦诚地说:“不耻下问,互相学习”。校长听明白后,又回去给提问的学生做了详细解答。互相学习,不明白时向懂得的学生请教,成为学校良好学风!

生活老师遇到的个最棘手问题,是晚自习后撵学生回宿含睡觉。每天晚自习后,生活老师挨班提醒学生回宿含休息,并且锁门。学生们等老师来以前,偷偷虚掩后门,等老师走到下一个教室,再返回教室,点起用墨水瓶自制的地煤油续学习。极个别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用的是白蜡地,挑灯夜战。老师发现问题,返回来继续撵学生回宿舍,学生继续和老师玩报猫的游戏,最严重的次,等老师把全部学生撵回宿舍校园外已经是雄鸡报晓校园内按寸休息的学生已经起来开始新天的学习生活。

冬天的一个早晨,一名姓赵的同学在雪地里,坐着一件挂面子的皮袄,手端书本丝毫不动。老师走过去拍,他一头栽倒在雪地里原来他学习困了之后,就坐在雪地里睡着了。当天的学生大会上,校领导语重心长地说,人家古人学习头悬梁,锥刺股,你们坐着母亲出聘时的羊羔皮袄在山上睡……还有火烧眉毛的大侠——一位尤姓同学,半夜点灯在床 上看书打盹点着了皮帽子,烧了眉毛,满脸熏着黑烟灰,闪动着两只眼,出土文物般在主席台做检查!

夜里休息时间少,白天上课打盹成了常事儿。风油精成了同学们的必备之物。托亲戚和靠城里的同学往校园带风油精成了一件大事儿。

于是,白天,教室里弥漫着风油精的味道;夜里,教室里浓重的煤油味刺鼻。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的知识在一天天增长。

夏季午休,中午在宿舍待的时间长,因为没有睡意,几个同学闲聊。黄同学说自己曾尝试过上吊的感觉,很爽。于是把打卷的行李垛起来,一根捆行李的绳子穿过房梁绳子下面打了双环套。他用手撑着做了示范然后同学们挨个试,别的同学头伸进绳套里的同时两只手抓着绳子套护着脖子。一位陈同学直接把头伸进绳套里,伸头前,和黄同学约定陈同学抬手示意,大家就赶快把他解救下来。当他头伸进套子后等一会儿,他没有抬手示意;再等会儿,还是没有抬手示意。眼见陈同学身子拉长,脖子伸长,嘴巴张开,伸出舌头……旁观的同学感觉不对,大喊:“赶快放,死呀……”情急之下,围观的同学一拥而上,托腿,解绳子,陈同学从套子里出来,一头栽在地上……一会儿,一声长出气,慢慢睁开眼睛。目光搜寻到黄同学后,破口大骂,我操你黄××老祖先,爷爷差点把命送在你手里……黄同学早有准备,起身一跃,从屋里一下逃之天天。全宿舍的同学都守口如瓶,直到多年以后,才在校园传开。

冬天一个气温骤降的夜晚,同学们晚自习后回宿舍休息。由于宿舍离厕所太远,天太冷,男生站在门口尿,时间久了,门口冻的冰把门顶开一道缝。一只流浪狗从门缝钻进来,寻找学生们留下的残渣剩羹。一名点灯看书的同学,瞧见一个矮矮的黑影进来吹灭了灯,把枕头向狗扔去,同时大喊:鬼!猛然受惊的狗,慌不择路,蹦上了大通铺。睡梦中的和有朦胧睡意的同学一听有鬼,都本能地紧张起来。接着狗在床铺窜动,人在被子里抽缩。结果是狗越跳越欢,人越缩越小。南铺第一个同学急中生智,披着被子,冲破窗户玻璃,跳到院子里,随后同学们都跟着往外跳等三十个同学全部逃到院子里,宿舍里就剩高度紧张的狗在呻吟着四处寻找出路。

隔壁住着的老师被惊醒后,披衣出来问询情况,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鬼!月光下,寒风中老师打了个寒颤,“胡说,哪来的鬼?”当同学们簇拥着老师推开门的一刹那,狗从里面一闪而出,先撞在老师身上,然后急速地逃走。

“这是狗,哪有鬼?”老师无奈,让大家赶快回屋睡觉。被子上到处是狗屎狗尿,满屋子狗粪味盖过了原来的汗酸味。后来同学们发现狗在紧张时,也会拉稀的。

闹鬼打狗的第二天,又是黄同学,把尿桶挂在宿舍门上。说今天狗来了,挂上去打狗。结果是老师夜间查铺一推门,尿桶扣在了老师的头上,桶钩卡住了老师的下巴,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桶取下来。在后来的做检查中,黄同学慢条斯理地说,他们说让打鬼,噢,不,打狗,结果……

老师无语,教书育人难以改造人……

三十年前的人事物,依旧历历在目。特别是今天再叙陈年往事,无不为那肥沃的土地、淳朴的民风、革命战争年代的功勋而自豪。时过境迁,随着丰镇市撤乡并镇,整体规划,新世纪之后不久,麻迷图划归三义泉镇,曾经的公社、乡的名称,只能在史料中寻觅了。

物是人非,再回麻迷圈,是今年夏天。原乡政府的院子做了村办粮食加工场,十大厂房,门窗封闭,荒草随风摇曳。记忆中健步如飞的小李,如今泪眼婆娑,住着拐杖,站立不了。初一时的班主任王老师,因为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住在改为敬老院的校园,王老师一直在伺候母亲。校园还是那个校园,只是一半改为敬老院,一半成为羊舍。

站在当年校长讲话的台子上,悠扬的上课钟声依然响在耳畔,朗朗读书声在校园上空萦绕,运动员进行曲伴着师生矫健的步伐在操场飘过,眼睛看到的每一个角落,好像看到当年师生奔走忙碌的身影……

“一个地方,头等重要的事情,是必须要抓好教育……”老校长的话遍又一遍地在校园的上空回荡。正当我们在“过去时”和“现代时”的巨大反差间踌躇时,掩映在山间生态林的高速运煤专线上,川流不息的车队让所有人的精神为之震。麻迷图村人口迁移,村子萧条,但眼前满目苍翠的植被随风涌动,波涌间高速大桥点缀其间,桥上日夜兼程地载重汽车川流不息……这何尝不是新时代麻迷图以新内容的又一幅壮美画卷?此刻我们心头豁然一亮,这是能源输出的见证,生态文明的缩影,麻迷图,与时俱进!

临别,王老师提议,在将来有可能消失的麻迷图校门前留个影。并一再叮嘱我们,要记着那些在乡村呕心沥血辛勤工作的教师,他们为了乡村的孩子,把一腔热血和有限的生命岁月奉献在了这里……

作者:郭海亮 北京丰镇同乡会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