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9 10:29:50 来源: 爱一说车 点击:12
8月12日晚间,江西省会南昌突降暴雨,城市夜空电闪雷鸣。长长的闪电不时划过天空,“劈”向高楼大厦,场景十分震撼。
有心的网友也许会发现,在雷电防御措施中,提到一条:在户外遇到雷电时,最好躲进密闭的汽车里。那么,问题来了:汽车为什么能防雷,它真的是躲避雷击的理想之地吗?
1
汽车遭雷击后完好无损
很多人也许都看到过这么一段实拍视频:一辆汽车雷雨天在高速公路上疾驶,突然被一道从天而降的闪电击中!!更让人意外的是,被雷击中的汽车竟然依旧能够安然无恙地继续行驶!!再从网上一搜索就会发现,类似的视频还不止一个。由此可见,汽车不怕雷击真的并非偶然事件。
关于这个问题,著名汽车节目《TopGear》曾经做过雷击汽车的疯狂实验:主持人坐在一辆大众高尔夫汽车内,通过高压放电装置用60万伏的高压电击汽车,来模拟汽车遭遇雷击时是否会对驾驶员和乘客有所伤害。实验显示,在受到高压电击之后,车辆只有仪表盘的指示灯受到了影响,其他各种仪器正常,车体也完全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坐在车内的主持人更是安然无恙。从《TopGear》的这个实验可以看出,汽车确实是“不怕”雷击的,车内的乘客更不会受到伤害。
这是为什么呢?有关专家指出,这跟“法拉第笼”效应有关。
2
法拉第笼:防雷击的“金钟罩”
汽车“不怕”雷击是因为法拉第笼的存在,那么,什么是法拉第笼呢?
法拉第笼是一个由金属或者良导体形成的笼子,由电磁学的奠基人、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发明,并以他的姓氏命名,是主要用于演示等电势、静电屏蔽和高压带电作业原理的一种设备。1836年,法拉第发现带电导体上的过剩电荷只存在于其表面上,并且不会对封闭在其内部的任何物体产生影响。为了证明这一事实,他建造了一个金属箔外壳的房间,并通过静电发生装置用高压电去电击房间的外壳。验电器显示,在房间内没有出现多余的电荷。房间的金属外壳对它的内部起到了“保护”作用,使它完全不受外部电场变化的影响。这就是法拉第笼效应。利用这一原理,高压带电操作员的防护服就是用金属丝制成的,当接触高压线时,形成了等电位,使得作业人员的身体没有电流通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说到这里,我们对汽车“不怕”雷击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了。汽车外壳是金属制作的,这十分接近于法拉第笼的条件。有了这件“铁布衫”,当驾驶员在雷雨天行驶时,即便很不幸地被雷电击中,由于法拉第笼效应的存在,汽车内部的电磁环境基本不受影响,车内的人就可以安全待在里面。同时,雷电流会借助雨水通过车体表面达到车轴的位置,通过潮湿的轮胎很快就会将电流传递到地面。所以,车内是在室外较为理想的避雷场所。
法拉第笼在飞机防雷和建筑防雷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据统计,每架正常运行的飞机几乎每年都要遭到一次雷击,但大多不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商用飞机外壳为金属材料,对雷击具有良好的屏蔽效应,飞机内部的人员和设备相对比较安全。高层建筑很容易被雷击,而利用法拉第笼的原理制成的笼式避雷网可以有效地降低雷击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比如国家体育场“鸟巢”,其主体钢结构中的钢构件以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通过焊接方式进行有效连接,这样“鸟巢”自身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避雷网,而“鸟巢”的钢结构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接收闪电的装置,能把闪电迅速导入地下,从而保障了场内观众的安全。
然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汽车、飞机等在室外防雷并不是绝对安全的。汽车被雷电击中时,瞬间的高压电也有可能会损坏车内的电子元件,造成车内的电器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还会发生火灾。
3
汽车顶篷、车轮金属圈易受雷击
有业内人士提醒,汽车比较容易遭受雷击的位置大多集中在汽车的顶篷、车轮的金属圈部分,因为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闪电击中汽车后电流会迅速向地面发展,而在潮湿情况下,雷电流会通过车体表面达到车轴的位置,由于车轮橡胶是非导体,所以雷电流会在车轮的金属部分留下电流疤痕,当车轮潮湿的情况雷电会通过车轮接地;而在车轮干燥的情况下或者敞篷车雷电就会危及人身安全。汽车是金属物品,但潮湿的轮胎则成为了车体与地面连通导电的关键部件,即便是车辆受到了雷电的袭击,电流也可以通过车体外壳、轮胎,传递到地面之上。
雷雨天行车比较容易碰到路滑,马路的积水使高速行驶的车辆造成单边阻力突然增大,车辆被突然抢胎,严重者使车辆打圈或失去控制等问题,所以应降低车速,扶好方向盘,并留意路面积水。真的遇到车子打滑,也无须太慌张。一定要保持冷静。如果是前轮侧滑,应当将方向盘朝侧滑的相反方向纠正;如果是后轮侧滑,则要将方向盘朝侧滑的相同方向纠正。如遇特大暴雨,能见度极低时,应开启大灯及前后雾灯和危险警告灯,最好能靠路边停车,待形势好转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