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5:28:59 来源: 爱一说车 点击:15
南都讯 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卢庆雷 11月13日是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的校友返校日,今年的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球各地的华南理工大学校友或者重返母校,为母校即将到来的69周年校庆送上美好祝愿。重返校园的校友中,就有1977级无线电工程系校友黄宏生,当年的“彩电三剑客”,如今成为新能源汽车“黄埔军校”的“代言人”。
华南理工大学是如何成为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的呢?学校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学校在“新工科F计划”的基础上,通过面向未来培养人才、聚焦问题支撑科研等方面,为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复合型、创造性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施“新工科F计划”,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近几年,学校又多了一个称号——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
据了解,在新能源智能汽车领域的造车新势力中,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占据了半壁江山。开沃汽车董事长黄宏生、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宝能集团姚振华、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璞泰来董事长梁丰、大洋电机董事长鲁楚平、华锋股份董事长谭帼英,以及广汽研究院前院长、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向东等,“华工系”企业已占领了智能汽车领域的整车制造及多个关键环节,成为智能汽车领域具备较大影响力的校友圈。
校友企业威马汽车走进校园宣讲。
进入新时代,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学校于2019年发布“新工科F计划”,提出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完善华工特色一流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兼备、“三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卓越的“三创型”(创新、创业、创造)人才,为培养引领未来发展的复合型、创造性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一方面加强通识教育,实施“+智能”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基本素养与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强化跨界和合作,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教师在学生创新工场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现代技术实际上打破了大学对知识的垄断,大学已经不再是知识生产唯一的主体,大学要培养引领产业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主动走出象牙塔、强化跨界与合作、强化协同育人。”学校负责人指出,学校多措并举、协同育人。比如,推动学科交叉、建设新工科专业;促进科教融合,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加强产学合作,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其中在产学合作方面,广汽集团、东风日产、亿纬锂能、蓝微新源等企业,从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基于工程案例的课堂教学、基于实际工程问题指导毕业设计、协同指导学生参与方程式大赛、多途径参与毕业生质量评价等五个维度,深度参与和汽车行业相关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校先后与广汽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广州明珞汽车设备有限公司共建省级大学生校外教学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实践教育平台。目前学校也正与广汽研究院、华为等产业界、行业界龙头企业进行深入合作,首批建设了包括智能出行、人工智能在内的七个未来创新实验室。
发挥区位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学校负责人还提到,作为“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坚持“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广东急需”的发展定位,发挥区位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带动科学重大发现和突破的前沿交叉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加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问题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亲自设计组装的电车参加2020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事。
华南理工大学理工科优势突出,诸多优势学科均以各种形式为整个新能汽车行业作出贡献。学校有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
近年来,为全面落实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华南理工大学在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科研投入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2015年,学校制定出台了《华南理工大学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更加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成为培植更多“科研CEO”的沃土。
华南理工大学方程式赛车队设计的赛车。
此外,建立了一批能够支撑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科研机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汽车零部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汽车工程重点实验室、新能源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等。
图片: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