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报价

汽车销售股票(2023年汽车股回顾:妖股、题材股领跑,H股汽车板块价值被低估)

2024-05-09 13:06:39 来源: 爱一说车 点击:13


2023年汽车股回顾:妖股、题材股领跑,H股汽车板块价值被低估

“无论你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只要这辈子炒A股,你就算还清了。”这样的戏谑之言,背后是2023年股市的风云变幻。

据大智慧VIP数据,上证综指全年跌3.7%,科创50指数全年跌11.24%,深证成指全年跌13.54%,创业板指全年跌19.41%。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追踪的86只汽车股也在波动中前行。

很多人好奇,2023年涨幅最高的汽车股是谁?

汽车板块的最大黑马并非人们常提的理想汽车或赛力斯,而是东安动力。其股价全年涨幅高达147.4%,令人瞩目!

2023年汽车股回顾:妖股、题材股领跑,H股汽车板块价值被低估

东安动力逆势大涨,是因为有重大利好吗?

还真没有。

作为一家主要从事汽车发动机和零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东安动力曾是中国汽车厂商的重要供应商。但如今,随着国内汽车厂商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东安动力的市场份额已大不如前。其2022年的扣非净利润仅为368.36万元,显然无法支撑其股价的暴涨。

东安动力的股价上涨更多依赖于游资的炒作。不过需要提醒的是,游资没有长期持有筹码的习惯。

如果说东安动力是2023年汽车板块最火的妖股,那最热的汽车题材非华为汽车莫属了。

华为汽车题材有多热?

与华为汽车深度捆绑的赛力斯、长安汽车,全年涨幅90.55%、39.02%!

2023年汽车股回顾:妖股、题材股领跑,H股汽车板块价值被低估

2023年汽车股回顾:妖股、题材股领跑,H股汽车板块价值被低估

这一题材不仅吸引了散户的追捧,也引起了海外机构的关注。

11月25日,华为与长安汽车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合资成立新公司。11月30日,摩根士丹利便看跌长安汽车。

摩根士丹利为啥看跌,这儿暂不讨论了。能被大摩关注,足以说明华为汽车概念热度确实高。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概念炒作往往基于对未来增长点的预期。

在现实中华为汽车概念股的业绩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以AITO问界为例,其2023年全年销量接近10万辆,但赛力斯的净利润仍然亏损。另一家与华为相关的品牌阿维塔全年销量约为2.77万辆,也远未达到长安汽车设定的年销售目标。

2023年汽车股回顾:妖股、题材股领跑,H股汽车板块价值被低估

因此投资者在追捧概念股时应保持警惕理性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前景。

最近大热的电视剧《繁花》里有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纽约的帝国大厦,从底下跑到屋顶要一个钟头。从屋顶跳下来只要八点八秒,这就是股票。

回想2021年的宁德时代,当时可称得上“炙手可热”,是无数人的“小甜甜”,最高点涨到692元,市值突破1.6万亿元。面对涨势如虹,有券商不停喊价,甚至反复强推喊目标价825块,现在再看看宁德时代的股价,券商的脸都被打肿了。

所以接下来哪些股危险?

没有基本面支持的股票都危险,比如恒大汽车,去年复盘以来区间跌幅85.94%,如今股价只剩下0.42港元了。

2023年汽车股回顾:妖股、题材股领跑,H股汽车板块价值被低估

可能有人会问,2024年你看好哪支汽车股?

在股市中波动是常态而寻找被低估的优质股票是投资者的永恒追求。

在港股市场中吉利汽车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股票。

2023年汽车股回顾:妖股、题材股领跑,H股汽车板块价值被低估

受港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的影响,吉利汽车的股价已经连续下跌三年,从最高点的34.8元跌至如今的8.42元。市盈率(TTM):15.08,市净率:1.01,总市值:847.31亿港元(约777亿元人民币)。

2023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为168.65万辆,同比增长约18%。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48.74万辆,同比劲增超48%!

作为比较,赛力斯全年累计销量为15.18万辆,同比增长12.40%,总市值1058.36亿元。长城汽车全年累计销量为123万辆,同比增长15.29%,总市值2014.76亿元(A股)。

与赛力斯和长城汽车相比,吉利汽车可以说是被严重低估。

吉利汽车不仅在销量上表现出色,在技术研发和品牌布局方面也具备较强实力。集团旗下拥有多个品牌覆盖不同市场段,并在纯电、混动、燃油等多条技术赛道上发力。此外,吉利汽车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3年汽车股回顾:妖股、题材股领跑,H股汽车板块价值被低估

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吉利汽车如此优秀,为何其股价表现如此惨淡?

这或许与港股市场的整体环境和投资者的偏好有关。但无论如何对于长期关注汽车行业的投资者来说,吉利汽车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股票。

PS: 上述所提及的股票在汽车及新能源领域均占据重要地位,它们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动态都极具看点。但在投资决策时,请务必谨慎行事,充分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走向。(文|李健波)

本文标签: